志愿者访谈 | 华侨城湿地如同城市宝石,熠熠生辉
志愿者访谈116
在华侨城湿地活跃着一群普通却不平凡的人,他们用信念和行动传播生态文明、推广自然教育,为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着。今天的访谈对象是华侨城湿地运营服务组志愿者——龙猫(伍梓元)。

初次见到龙猫,就感觉他是一名开朗阳光的大男孩。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,喜欢打架子鼓、说唱、打棒球、高尔夫、武术,也喜欢参与公益活动,乐于帮助他人。龙猫在读幼儿园的时候,学校老师会带领他们去敬老院给老爷爷、老奶奶表演节目或是与他们互动,梳头发、聊天等等。


在2020年的暑假,龙猫报名加入华侨城湿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,经过培训后,他积极的参与湿地服务。他说华侨城湿地和其他市政公园不一样,这里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好。园区不消杀、不修剪、不开灯,为生物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使生物生态链完整。同时,他觉得华侨城湿地的工作人员很亲切,他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这里服务。

周末及假期,华侨城湿地总会有绿马甲的身影。龙猫也是其中一员,站在导览图前面,他立即进入角色,热情的为访客讲解。为访客介绍湿地的概况,提醒公众提前规划好参观路线、备足饮用水、做好防蚊虫措施等提示。他觉得这个岗位很重要,如果没有详细的为访客讲解,他们或者会因为种种原因提前出园,而不能游览湿地的全貌抱有遗憾。



龙猫参与运营服务

深圳冬天天气很舒服,每年11月陆续有候鸟飞来南方越冬。龙猫经常在湿地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,观察它们洗澡,喝水,吃虫子,还有嬉戏的姿态。去年十二月龙猫做了一个有趣的自然笔记。
冬季大多数蝴蝶销声匿迹准备越冬的时候,报喜斑粉蝶却异常的活跃,翩翩起舞。龙猫采集了报喜斑粉蝶幼虫,开始他的记录。仔细观察报喜斑粉蝶的外形特点,在用尺子测量了长度后,把它们放在一个很大的透明玻璃花瓶进行观察。龙猫每天都会记录报喜斑粉蝶的变化,隔两天给它们投喂海桑叶片,并及时清理它们的粪便。经过二十多天的生长,它们从开始的一厘米长到三厘米左右并化蛹。龙猫原本以为可以马上看到蝴蝶了,继续等待了十几天依然没动静,心里担心它们不能存活便向相关人员进行讨教,并得知破蛹需要很长时候后才放心下来。在某天龙猫放学回家的时候,惊喜的发现蝴蝶破蛹而出,蛹的周边残留着一滩血迹,而蝴蝶们慢慢的恢复体力晾晒翅膀。看着蝴蝶回归到大自然自由的飞舞,他特别开心,他感慨自然界生命的神奇,谁又能想到那黑色的毛毛虫能变成这么好看的蝴蝶呢?

龙猫的报喜斑粉蝶观察日记
懒猫(操旻明),是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的一名环保志愿教师,也是龙猫的妈妈。懒猫老师很喜欢大自然,每次外出旅行,每到一个国家她都会带着龙猫去当地的植物园游览。自小受到懒猫老师的影响,龙猫也认识很多植物和昆虫。龙猫很高兴能加入华侨城湿地的志愿者队伍,成为这里的志愿者。每逢周末假期,在华侨城湿地入口处经常会见到他们母子搭档,引导公众入园、定点讲解、线路导赏,未来龙猫也特别希望能和妈妈一样,成为一名环保志愿教师,身体力行,为湿地贡献绿色力量。


懒猫 & 龙猫协助运营服务

龙猫说,华侨城湿地如同城市宝石,熠熠生辉。
编辑:小燕
图片:华侨城湿地、龙猫
副主编:张俊鑫
主编:孟祥伟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