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动回顾 | “自然木作”的生命
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自2014年成立至今,一直致力于培养环保志愿教师,有完善的培训体系,带领公众在自然中进行学习。每年对环保志愿教师开展进阶培训,为环保志愿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,为从事自然教育行业的人员提供更多的舞台。

2021年4月17-18日,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特邀资深木艺课程导师“肖智毅”老师为环保志愿教师开展《自然木作》工作坊培训。两天时间共开展4场培训,共4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,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进阶培训的情况吧!

肖智毅导师
此次“自然木作”工作坊,我们利用园区台风季被吹倒的枯木。通过手工DIY长椅、艺术装置的形式,让木头重焕新生,同时让人与自然进行深度联结。

树木生长于湿地,吸收着湿地的养分,为人们遮阴、 为鸟儿提供栖息环境,风吹雨打后已然倒下。它们有的已经渐渐腐烂,而有的成为了菌类和昆虫的家,还有一些仍然保存完整。现在我们通过自然手作的方式,把它做成凳子,给访客歇歇脚,让孩子摸摸它的纹路,继续书写它的故事……

相知
找寻一根枯木,进行一场木作DIY,大胆释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,尽情创作吧。学习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,心手合一,我们的创作即将开始~



我们用古老而传统的手作木工,使用锯子、刻刀等各种工具,一笔一刀的刻画,通过锯、磨、敲等各种方式,对树木进行二次创作。
作品分享
沉浸在木艺制作中的我们,在自然中被疗愈。





听志愿者的声音:
通过对木头进行敲打、打磨,释放了心中的压力,这是解压好办法。
用心听,用手做,木艺制作让我们乐在其中。
第一次手工制作自然名牌,亲手打磨,感觉很棒。
木屑摸起来软软的。
帆船很逼真、小兔子很可爱、花朵好美......
沉浸在创作中的你,不知不觉就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.............
在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明白,创作的过程也是观察和感受的过程,观察这棵树的纹理,感受它的质感,感受它生命的厚度,并融入手作的温度,给予作品生命。

在华侨城湿地里,还隐藏着许多融入自然、隐匿于自然中的手作装置。有中小学生的艺术装置,有志愿者们的手作步道,同时也有工作人员制作的生命微栖地。

在这座城央滨海湿地生态博物馆内,还有更多的隐藏惊喜,等待着小伙伴们去发现!
编辑:企鹅、板栗
图片:华侨城湿地
副主编:小荻
主编:孟祥伟

